頸動脈是人體的主要動脈之一。頸動脈斑塊是指動脈內層的膽固醇、鈣鹽、纖維蛋白等物質在血管壁逐漸沉積形成的一種病變。當頸動脈出現(xiàn)斑塊時,就如同血管被石子堵住了道路,血液無法正常供應,出現(xiàn)頭暈、頭痛等腦供血不足癥狀。若斑塊一旦脫落,隨血液循環(huán)進入腦血管,堵塞遠端相對比較細小的血管,則會導致卒中。 雖然頸動脈斑塊高發(fā)頻發(fā)且危害大,但只要有效防控,合理治療,部分患者的頸動脈斑塊是可以改善的。 首先,改善生活方式??刂骑嬍?、改善飲食結構、增加運動、減輕體重、戒煙限酒,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血液中膽固醇水平,防止斑塊進一步增長或增多。 第二,高血壓和糖尿病都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的重要因素。若患有高血壓或糖尿病,要積極合理地控制血壓、血糖。 第三,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達標是實現(xiàn)斑塊逆轉的關鍵?,F(xiàn)有研究表明,LDL-C控制在2.0毫摩爾/升(mmol/L)以下,多數(shù)斑塊將不再繼續(xù)增長;LDL-C控制在1.5mmol/L,大多數(shù)富含脂質的動脈斑塊將可以逐漸縮小。 他汀類藥物是治療頸動脈斑塊的基石。頸動脈斑塊導致≥50%的血管狹窄,是使用他汀類藥物治療的明確指征,無論膽固醇水平如何,都應予以他汀類藥物治療。需要強調的是,多數(shù)患者應長期乃至終身服用他汀類藥物,這是抑制斑塊增長的有效措施,間斷用藥的做法非常不可取。 提示四:正確認識肥胖癥,盲信神藥不托底 肥胖是指體內脂肪細胞總含量增多或者局部含量增多及分布異常的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身體質量指數(shù) (簡稱BMI), 是目前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個標準。BMI=體重(千克,kg)除以身高(米,m)的平方,BMI≤18.5kg/m2為體重過低,18.6-23.9kg/m2為正常體重,24.0-27.9kg/m2 為超重,BMI≥28.0kg/m2為肥胖。 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統(tǒng)計,肥胖是人類目前面臨的最容易被忽視,但是發(fā)病率在急劇上升的慢性病。由肥胖所引發(fā)的一系列疾病也正在危害著身體健康。肥胖會對人體各大系統(tǒng)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害,特別是對心血管系統(tǒng),肥胖患者更易患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等疾病。此外,它也可引發(fā)一系列的社會心理問題。 我國有肥胖癥的診療規(guī)范。減重時,要在??漆t(yī)生的指導下進行干預,用營養(yǎng)+運動+心理等綜合生活方式科學減重。確需使用藥物減重時應遵循醫(yī)囑,仔細權衡用藥適應證、禁忌證、藥物的不良反應等因素。濫用減肥藥物存在安全風險。目前還沒有所謂既沒有副作用,又不會反彈的“減肥神藥”,肥胖癥患者切勿盲目跟風自行用藥,以免適得其反,傷了身體。 減肥要樹立科學的理念,根據(jù)個人情況制定飲食和運動方案,并長期堅持。良好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和持之以恒,才是有效的“減肥神藥”。